第565章_如果这是宋史
新笔趣阁 > 如果这是宋史 > 第565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565章

  更不是。

  在遇到杨再兴之前,金军就在冒雨赶路了。这时杀岳飞的心仍旧不熄,可12万之巨的庞大军团再没有向前移动。

  金兀术是个思维健全的人,他的脑子稍微运转一下就会得出下面这个结论——杨再兴只是路上的偶遇,已经这样难缠,那么守在岳飞身边的人呢?

  这让他不寒而栗,前思后想,他决定休整一下,边休息边观望,等这场大雨过去再说。可是来不及了,他再一次低估了宋军的决心,只是一夜之后,两个方向同时有宋军迅速杀到。

  一支是顺昌刘锜的八字军。

  自开战以来,刘锜一直留在战场的前沿,张俊、王德的撤退没影响到他,赵构、秦桧的班师令也没让他屈从,他始终保持着冷静独立的思维。当岳飞意识到在战场上被孤立之后,发现只有刘锜才处于能援助他的位置上。

  刘锜没有耽误,他派自己的统制官雷仲率兵北上,去郾城救援岳飞。他们的行动已经足够快速了,可是路途以及这场大雨阻碍了他们,当杨再兴拼死一战时,他们还在路上;

  另一支是岳家军前军统制张宪。

  张宪驻军在颍昌,郾城在颍昌府的东南端,而小商桥就在两者之间。他距离岳飞的帅帐是最近的,从某种意义上说,杨再兴以生命为代价所争取的时间就是留给他的!

  张宪在暴雨中疯狂赶路,在当天夜里赶到了战场,于次日凌晨向金军发起攻击。这是一次血腥的报复,岳家军的精锐部队大部分在张宪的手里,而所谓的精锐就是岳飞的亲兵背嵬军,他们每个人的心情都和杨再兴一样。

  12万金军在泥泞的小商河区域被击溃,张宪衔尾疾追,追过小商河,追过临颍县,再追击30余里,才收兵回来。

  回来后收拾战场,寻找到杨再兴的尸体。火化后发现里面有铁箭头两升……

  这时是七月十四日的上午了,宋军在哀悼杨再兴,另一边刚刚逃脱性命的金兀术突然间心情大好。他发现自己的脑子不仅健全,还会急转弯。

  谁说一定要擒杀岳飞才会让利益最大化?

  比如现在这样,如果真的是杀了岳飞的话,这些宋军不仅不会崩溃,反而会疯了一样的复仇吧。那时玉石俱焚两败俱伤,金军也没什么好受。

  而他的脑子拐了个弯之后,突然间妙想天成,觉得如果把岳飞比作一座城的话,那么可以攻城,但不如围城打援;如果援兵太强打不下来的话,围魏救赵更好!

  联系实际,就是突袭岳飞的大本营郾城,哪怕不得手,也会造成各路宋军向岳飞靠拢。这时突然杀向之前岳家军所占领的那些城池,各个击破的话,是不是机会大好成功在望呢?!

  这个想法让金兀术暴跳了起来,再也不想耽误哪怕一分钟。于是他在当天就跑向了他认为最适合击破的那个城市。

  颍昌府。

  根据之前的战报,颍昌驻军是张宪所部,而张宪刚刚还带着全部主力在小商桥和他玩命,这时颍昌必定是空虚的,以12万……不,就算10万吧,这样的重兵攻城,比如每个金兵围城墙站好,一齐用靴子踹过去,城墙铁定倒。

  这么想没错吧应该没错吧肯定没错吧错了。

  实在是太悲摧了,金兀术站在颍昌城下,发现自己居然错了。他怎么会错呢,他的脑子是很健全的啊,前面的推理多么正确,多有逻辑,不可能出错啊!

  可他怎么就想不到既然刘锜能派援军、张宪能去救援、他能集结重兵炮打司令部,那么为什么战场上其它的岳家军就一定还在原地不动呢。

  全局因为张俊、王德的撤军而动荡,岳飞在迅速收缩战线,此前突在最前方的王贵一部在张宪率军救郾城时,已经回收到了颍昌城内。

  这时城内有王贵、董先、姚政、胡清、冯赛等知名战将,率领着3万岳家军,并且阵中有赢官人岳云!

  风云跌宕的宋绍兴十年,岳飞第四次北伐的焦点集中在了七月十四日的颍昌府。对比之前的各次战役,会发现这次战斗的意义凌驾于所有之上。

  它是独一无二的。

  在张俊、王德撤军前,金军要多方向防守,谈不到重点针对岳家军;张王撤退之后,事发突然,两次郾城之战、小商河之战、临颍之战,这些战斗不管过程怎样结局如何,都是一个性质。岳飞防守,全力以赴保证帅帐稳定。

  双方投入的军队数量,战斗的地理位置更决定了这些战斗只是局部的,只以杀伤对方有生力量为主的。而颍昌府截然不同。首先双方第一次成建制对抗,尽管岳家军一方仍然存在着岳飞不在本阵、精锐背嵬军四处分散等种种不利因素,但毕竟背依坚城,人数3万。这是开战以来决无仅有的。

  之后要注意的是颍昌府的地理位置。

  它的背后就是宋朝旧都开封城,在两者之间再没有州府级城市,这决定了它既是岳家军收复旧都占据河南的最后一块跳板,也是金国方面保住河南一地最后的防线。

  它是双方的天王山,谁也输不起。

  至少金兀术是输不起了,他豁出去了,带来了能找到的全部兵力。其中步兵数字不详,骑兵最少3万,出战的万夫长达到6人,他的女婿上将军夏金吾也在阵中,可以说这是河南境内的全部家当。

  岳家军一方稍显惨淡。

  兵力虽然达到3万,可细化一下实在没法乐观。岳飞所部12军,颍昌府里共有5军,分别是中军、踏白军、游奕军、选锋军、背嵬军。其中中军主力远在西京河南府,选锋军主力在其统制官李道的率领下正赶往颍昌,背嵬、游奕两军的主力在张宪的手里,踏白军全军都在,可惜他们是侦察兵。

  作为全军精锐的背嵬军只有800骑。

  当天辰时(早7——9点)岳家军出城迎战。城防由董先、胡清率领踏白军负责,主将王贵带着中军、游奕军两部主力亲自出战,背嵬军全都交给岳云。

  决战决胜由赢官人承担。

  800骑背嵬军冲向10余万金军,这仿佛蜉蝣撼大树,片叶阻长江,双方的差距未免太大了。可就是这样,岳云居然冲破了金军的防线,深深地契入了对方的本阵里。阵势动荡,女真人以10万余众的军力,居然没法压制他,被这支不足千人的骑兵部队杀进杀出,予取予夺。

  这让女真人震惊,一天之前他们还承受过杨再兴的冲击,以那人的勇力也不免葬身乱军,全体覆灭,这个岳云怎么能随心所欲,难道他远远强过了杨再兴不成?!当然不是,这时的岳云没有在决战前的6天里经历两次生死搏杀,没有在大雨中带着几十处战伤巡视防区,他与郾城第一战时的杨再兴相似,都纵横于汪洋一样不见边际的金军大阵中锋芒毕露。

  更何况他身后带着的部队与杨再兴截然不同。

  汉之虎贲,唐之玄甲,宋之背嵬。这是各自时代里军队的传奇,当年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玄甲骑也不过才1000人左右,却能定鼎国内立威突厥,铸就天可汗威名,到宋代时背嵬军以更少的建制面对更加庞大的异族军队,任务是必须取胜。

  岳飞曾派人传令于长子——“不胜,先斩汝!”

  岳云自辰时出战,过巳时,4个小时内出入敌阵数十回合,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,身中战伤百余处,胜负未分,而身后有些乱了。

  他的背后是主将王贵。这是岳家军第三号实权人物,为中军统制官。这人的胆略是有的,在北伐中能突破在张宪的前方,远离本部收复遥远的西京洛阳。可仍然稍显不足,不能支撑他没有丝毫游移地坚守自己的信念。这在不久的之后造成了灾难性的悲剧,而这时,他想到了后退。

  背后是颍昌城,回城防守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……关键时刻,血色的岳云来到他身旁,要求他决战到底,北伐已成孤军之势,尺寸之退必致溃堤之恨!

  一语惊醒梦中人,王贵老于战场,立即明白了眼前形势。过了河的卒子怎么可以退,哪怕把颍昌城的岳家军都拼光,对耗掉对面的金军都是值得的。

  一切为了开封城,为了北伐攻势的继续。

  战局重新胶着,这时不只是岳家军陷于困境,金军一方的压力更大。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全军参战,堪堪一个上午过去,不仅居于下风,连都元帅的女婿上将军夏金吾都在战阵中被岳云斩杀,这是震惊更是愤怒。四太子殿下已经爆炸了,这下子国恨家仇统统有,金兀术没有任何理由再一次退走。那么就用人命继续去填,他不信搅肉机一样的战场会让人多的那一方输!

  他想的没错,战局一直混乱,岳云也好,背嵬军也罢,他们能劈开重重阻挡杀进杀出,可实际的杀伤人数却仍然有限,毕竟建制基数太少了,一但对方重新整合,局面就会和上一次一样。这很像球赛里后卫所面对的宿命。

  前锋失败多少次都没事,后卫只要败一次,就丢掉一切。岳云必须时刻保持住进攻的态势,他只要有一次陷在敌阵里,那么一切就都无可挽回。可时间挪移,太阳已经接近正午。辰、巳、午,共三个时辰,也就是6个小时,这是怎样的一种坚持。

  战场上的转机出现在颍昌城的城墙上,岳家军还有一部分人马负责防守,为首的人是董先。他的名字远不如牛皋、杨再兴、张宪等人响亮,可他在历史里的印迹非常显赫,只提一点,在岳飞第三次北伐因为粮草原因不得不班师时,为全军押阵后撤的人就是董先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bqg9.cc。新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xbqg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